对于每一位尿毒症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其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一条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完成透析的先决条件。而长期的血液透析,反复地穿刺,很容易造成动静脉内瘘瘢痕增生或狭窄,进而导致内瘘血栓形成。这给尿毒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不便,甚至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8月27日,三六四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团队凭借精湛技术,成功为一名尿毒症患者完成动静脉内瘘取栓+球囊扩张术。术后患者内瘘即刻恢复通畅,次日透析时血流量稳定达到260ml/h,顺利完成全程治疗。
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在血管通路维护领域的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内瘘血管狭窄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为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福音。
今年54岁的杨女士已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8月25日因内瘘部位持续疼痛3天紧急入院。肾病内分泌科接诊医师李家慧第一时间为其安排动静脉内瘘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瘘静脉局部已形成血栓,血流严重受阻。
针对病情,医疗团队先采取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但因血栓存在时间较长、质地较硬,治疗效果未达预期,血管内仍有陈旧性血栓残留,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内瘘功能永久丧失,直接影响后续透析治疗。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肾病内分泌科主任杨超组织医疗团队结合患者病史与检查结果反复评估后,提出实施“动静脉内瘘取栓+球囊扩张术”联合方案。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必要性与预期效果、获得理解与同意后,团队迅速制定周密的术前计划,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8月27日下午,手术在臂丛麻醉及彩超精准引导下顺利开展。术中,医师团队先通过微创方式精准取出血栓,再利用球囊导管对狭窄血管进行扩张,全程操作规范、精准高效。术后超声显示,患者血管扩张效果理想,无明显弹性回缩,内瘘处震颤清晰有力,血流量完全满足透析需求,“生命线”成功复通。
(术前、术后彩超)
动静脉内瘘切开取栓+球囊扩张术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可针对性解决内瘘狭窄与血栓问题,实现“微创疏通+精准修复”双重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为透析患者提供更可靠的治疗保障。
随着现代化血液净化技术的日趋发展以及糖尿病、高血压、老年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透析通路问题越发突出。对于尿毒症血透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因安全性好、血流快、使用寿命长、对患者生活影响少等优点,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是其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一旦血管通路出现问题,轻则因透析不充分而出现各种并发症,重则因不能维持血液透析危及生命。
目前针对血管通路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开放手术,需要在同侧上肢的高位处重新手术或者在患者的对侧上肢重新手术。但是这样将来出现血管通路狭窄、血栓时将无血管可用。另外一种就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经皮穿刺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它能最大可能地保留患者血管资源,并且微创、安全有效,术后即可透析,目前已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成为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治疗。
未来,三六四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将持续深耕肾病诊疗领域,以更精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线”,为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什么是PTA?
众所周知,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病人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最主要的方式,需要可靠的血管通路,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PTA(经皮静脉腔内球囊扩张术)它是一种腔内介入技术,采用彩超或DSA的方式处理内瘘的狭窄或是栓塞问题,是通过球囊导管扩张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硬化、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技术。它已成为处理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常规技术。
透析患者每天都要认真观察自己的动静脉内瘘,保障“生命线”的畅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视”:观察肢体有无肿胀、感染、瘤样扩张或动脉瘤等。
2.“触”:内瘘震颤、搏动。
3.“听”:内瘘杂音的强弱及性质。
建议透析患者每三个月复查内瘘血管超声,评估透析充分性。
地址:襄阳市樊城区松鹤路28号三六四医院三楼肾病内分泌科